
当前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,0-3岁宝宝免疫系统没发育好,非常容易中招。不少家长因认知偏差,要么过度恐慌要么掉以轻心。今天就拆解5个常见的误区,教宝爸宝妈科学守护宝宝健康,远离手足口病~

『误区一:得过一次终身免疫』
误区:很多家长觉得“出一次疹子就安全了”,这是大错特错。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30多种,感染一种后,对其他型别没有抵抗力,宝宝可能反复中招。
正确做法:无论宝宝是否得过,高发季(4-7月、9-11月)都要做好防护,勤洗手、常消毒,1岁前完成EV-A71疫苗接种,降低重症风险。

『误区二:疹子越多越严重』
误区:家长看到宝宝满手满脚的疹子就慌了神,其实疹子数量和病情轻重无关。重症病例早期反而疹子不多,持续高热、精神差、嗜睡才是危险信号。
正确做法:重点观察宝宝精神状态,体温超39℃不退、烦躁尖叫或萎靡不振,立即就医;疹子用温水清洁,别挑破,保持干燥即可。

『误区三:酒精消毒防病毒』
误区:不少家庭备着酒精喷雾,但肠道病毒对酒精“免疫”,75%酒精根本杀不死它。
正确做法:用含氯消毒剂(如84消毒液按1:100稀释)擦拭玩具、门把手等;宝宝的餐具、奶瓶煮沸消毒30分钟,衣物被褥勤晒,利用紫外线杀菌。

『误区四:打了疫苗不用防护』
误区:EV-A71疫苗能有效预防重症,但只针对这一种病毒,柯萨奇病毒等其他类型仍会致病。
正确做法:疫苗接种不可少(6-59月龄接种两剂),但日常防护不松懈。高发期少带宝宝去游乐场、早教中心等密闭场所,避免接触患病儿童。

『误区五:大人不会传染宝宝』
误区:成人感染后多无症状,但会成为“沉默传染源”,通过唾液、接触传给宝宝。
正确做法:家长回家后先洗手、换衣服再抱宝宝;禁止嘴对嘴亲吻,共用餐具、毛巾也要避免。照顾患病宝宝后,用肥皂流水洗手至少20秒。
手足口病多数轻症宝宝7-10天可自愈,家长无需过度焦虑。记住“防大于治”,避开这些误区,做好卫生防护和重症监测,就能帮宝宝平稳度过高发季。若出现呼吸加快、呕吐、抽搐等症状,千万别耽误,立即送医。
往期推荐
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长
选择京学爱尔福托育中心

了解京学爱尔福托育中心
请扫码进入官方网站
服务热线
400-689-2598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