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宝宝 4 个月了,递玩具给他只会攥紧拳头,不会主动抓?”“6 个月抓东西总掉,好不容易抓住也握不牢?”“10 个月还不会用拇指和食指捏小物件,是不是发育慢?” 不少 0-1 岁宝宝家长都有过这样的困惑。抓握看似是 “小手的小事”,却是宝宝精细动作发展的核心,更是大脑发育的 “晴雨表”。如果宝宝抓握能力滞后,不仅影响日常吃奶、玩玩具,还可能错过手部肌肉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期。

0-1 岁宝宝抓握能力
3 个常见 “卡点”

很多家长误以为 “宝宝长大了自然就会抓东西”,但实际观察会发现,不少宝宝在抓握上会遇到明显卡点:
0-3 个月:只会无意识握拳,对递过来的玩具毫无反应,不会主动伸手去够;
4-7 个月:能伸手抓玩具,但抓得慢、抓不牢,一拿就掉,只会用整个手掌 “一把抓”;
8-12 个月:不会用拇指和食指捏取小物件(比如小饼干、小积木),抓东西时手腕僵硬,动作不协调。
这些卡点看似普遍,却可能影响宝宝后续翻身、爬行时的手部支撑,甚至对未来吃饭、写字等技能产生连锁反应,家长可别忽视~

宝宝抓握能力滞后
多半是这 3 点没做好

宝宝抓握能力跟不上,不是 “笨”,而是背后有容易被家长忽略的原因:
缺乏针对性练习:家长总怕宝宝累,很少主动引导抓握,甚至长期抱着宝宝,小手没机会自由活动;
玩具选择不当:给 0-3 个月宝宝选太大、太重的玩具,或给 8-12 个月宝宝选太光滑、不好抓的物件,超出宝宝手部能力范围;
引导方式错误:强行把玩具塞进宝宝手里,或在宝宝专注抓握时频繁打扰,导致宝宝失去兴趣,甚至产生抵触。
其实 0-1 岁宝宝的抓握能力发展有明确规律:3 个月左右会无意识抓握,5 个月主动伸手够物,8 个月学会 “拇指 - 食指捏取”,顺应规律引导,宝宝就能稳步进步。

在家就能练!
3 个阶段抓握启蒙小游戏

抓握训练不用复杂工具,日常互动中就能完成,分阶段练习更高效:
0-3 个月:唤醒手部感知(被动练习)
家长用手指轻轻触碰宝宝的手掌、指尖,刺激手部触觉;
准备柔软的毛绒玩具(比如小毛巾、软质摇铃),放在宝宝手边,让他自然握拳抓握,每次 1-2 分钟;
宝宝平躺时,把彩色丝带放在他眼前,引导他伸手去够,锻炼手眼协调。
4-7 个月:练习主动抓握(趣味互动)
玩 “玩具传递” 游戏:家长左手拿摇铃,右手拿牙胶,交替放在宝宝面前,引导他主动伸手切换抓握;
准备带手柄的玩具(比如小摇铃、塑料积木),放在宝宝能轻松够到的地方,鼓励他自己伸手抓取;
喂奶后竖抱宝宝,让他抓握家长的手指,轻轻拉拽,锻炼手部力量。

8-12 个月:解锁精细捏取(精准训练)
准备小饼干、溶豆(确保安全无窒息风险),放在宝宝面前,引导他用拇指和食指捏取;
玩 “放进去拿出来” 游戏:找一个带开口的盒子,让宝宝把小积木抓起来放进盒子,再倒出来重复;
用不同材质的小物件(比如软质小球、木质积木),让宝宝交替抓握,提升手部控制能力。
在京学爱尔福托育中心,托育师会设计 “抓握小挑战”“玩具寻宝” 等集体游戏,用夸张的表情和语言鼓励宝宝主动抓握,比如 “宝宝真棒,抓到小鸭子啦”,激发参与兴趣;同时,托育师会观察每个宝宝的抓握姿势,比如是否用整个手掌、手腕是否僵硬,针对性调整引导方式 —— 对抓握无力的宝宝,用 “轻轻拉拽手指” 强化力量;对不会捏取的宝宝,用拇指和食指示范,帮助宝宝模仿。
宝宝的小手藏着大能量,0-1 岁抓握能力的发展,不仅是手部肌肉的锻炼,更是大脑与手部协调的 “磨合”。愿每个宝宝都能在快乐中激活小手掌,用小手探索这个美好世界~
往期推荐
———
———
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长
选择京学爱尔福托育中心

了解京学爱尔福托育中心
请扫码进入官方网站
服务热线
400-609-2596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