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于近日出台了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的指导意见。意见指出,将构建政府引导、家庭为主、多方参与的托育服务体系。并且,对托育机构的选址、功能、人员配置、安全等“软硬件”提出了具体要求。
各地民促法和分类管理即将落地,上海的创新和先行先试对幼儿托幼早教有哪些推进意义?我国幼儿托幼早教现状如何?
据上海市妇联去年初调查,88%上海户籍家庭需要托育服务,上海有超过10万的2岁儿童需要托育服务,而上海市合计招收幼儿数仅为1.4万名。整体来看,上海0-3岁幼儿数量在60万左右,但现有托育机构能服务的幼儿数量不足这一人数的2%。
除了指导意见,上海教委还联合其他15个部门公布了两个配套文件,可以说力度还是很大的。之前,幼儿托幼早教是个监管真空地带,民办机构基本不给审批,公办又取消了一批。所以说,上海这次不仅填补了政策空白,也给行业的探索打开了一个缺口。和新民促法一样,幼儿托育机构也分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,对于民办机构是利好的。再者,无论是从资金还是税收上,给出的10项支持性政策都很落地,降低了机构办学成本。
目前大家都在谈早幼教,但针对0-3岁孩子的托幼早教业务,还是行业的空白。托幼早教是一种刚性需求,并且没有被很好地满足。
托托幼早教目前存在的现状主要有几点:第一,市场需求潜力巨大,目前看这是一个蓝海市场。虽然市场上早教机构众多,甚至可以说都已经到了饱和状态,但这些都主要针对的是亲子早教,与托幼早教所面临的客户需求、运营模式、盈利模型都是非常大的差异。
第二,因为是刚性需求,所以市场已经大大走在政策前面。这带来的问题就是在缺乏行业标准、缺少有效监管的情况下,大大小小的托幼机构良莠不齐、野蛮生长。
第三,除了管理能力外,后期托幼早教的更大问题与幼儿园一样,会面临一个合格教师和看护人员的缺乏问题,这个肯定会成为市场的痛点。托幼早教与幼儿园相比,因为服务对象的不同,教的内容会更少一些,看护的比重会更大,所以对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会提出更大的要求。
从宏观角度来看,目前新加坡、日韩等国的早托业务都有很多先进的经验可以借鉴。要从托幼早教的蓝海拔得头筹,首先要真的能够找准这个细分领域的客户真实需求。托幼早教是个刚需市场,所以企业设计的服务内容一定是要针对刚性真实需求这个关键点,只有满足了这个需求才能立稳脚跟谋求大发展,绝不能搞花架子,尤其是在目前快速发展期。
其次,企业内功尤其是重视师资培训、保育培训的企业会赢得口碑从而赢得市场。
更后托幼早教的卡位战很可能就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打响,市场的成熟期以及政策的反应期比早了1-2年。爱尔福婴幼托育中心愿与广大投资人一起针对这一变化,积极调整发展战略,拥抱巨大的市场机遇。